生命的多重結構觀專訪陳國鎮教授談生命的多重結構觀                   文∕劉靜怡狹隘的生命觀容易造成偏執的性格,生命不同層次的轉折來自於文化不同的層面,就整體醫療而言,各種的醫療各有其所長,要懂得如何兼容並蓄。  這一天,我們踩著金黃色暖暖的陽光,走進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物理學系。在課務繁忙之暇,陳國鎮教授特別空出一個上午的時間,透過訪談來跟覺行雜誌的讀者聊聊。   陳教授雖然任教於物理學系,但早年因為健康的關係,開始練氣功,隨著不同的因緣,學習過針灸、中醫,接觸過特異功能、佛法。後來他參加國科會生物能場的研究計畫,接著研究經絡、西方同類療法……從科學的物理界跨到另類醫療領域,相信您跟我一樣很好奇,陳國鎮教授這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整體醫療醫學會議發表學術演講 根據我們的信息得知,在去年夏天 ( 2005 年7 月21 日 ~24 日 ) 國際醫學科學研究基金會在夏威夷所主辦的第二屆整體醫療醫學會議上,陳國鎮 教授即以「生物能信息醫學做為身心與環境保健的連結」為題,發表學術演講,這個講題融合了 陳國鎮 教授多年來的研究,說明另類療法許多臨床的調理,基本上和生物能信息醫學的運用相關,而針對生物能信息產生的生物效應的度量法,即成為聯繫身心與環境保健極有意義的方法。   提到第二屆國際整體醫學會議, 陳 教授認為其實交流的意義比什麼都來得重要,這場會議有來自中國大陸、歐洲、美洲、以及世界其他地區的整體醫學界朋友,聚在一起分享心得、打打氣、大家互相觀摩彼此的研究論述,也讓另類醫療或是生物能信息醫學的路走得更寬廣。正如同美國國際醫學科學研究基金會董事長崔玖 教授,在大會中表示的:「以生物能信息醫學為中心主題,呈現實際測量診斷與治療結果的科學根據,檢證各種不同輔助另類療法原則;更重要的是展現個體身、心、精神三個不同階段的研究報告。醫療執業人員與研究人員雙方,可以討論及交換彼此在臨床與理論方面的經驗。」   問到會議演講中是否有令 陳 教授印象深刻的講員?陳 教授說:「有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 高樹中 教授,他的一針療法特別令人感興趣,只用一根針灸的針,再根據不同的病症選用單個不同的穴位,便可以解決患者的病痛,聽起來蠻不可思議。另外還有一種光療法,這是利用光攜帶信息的頻率,治療好很多疾病,我覺得最有價值,冷凍冷藏冰箱因為可以治療的範圍很廣,而且這種療法完全符合信息醫學的概念。」   但是 陳 教授感慨的談到:「這個領域的人才還不夠多,人才不夠多的原因是很多人掌握不到要領,太專注在知識與技術層面上,沒有用心去體察到自己研究的專業,在整個生命層次中,到底可以帶給大家那種協助,沒有全面性的了解。這也就是為什麼我一直在講生命的多重相態觀,希望大家可以聽了我的演講後,對於他們的研究有更深的定位與體悟,但是在演講的短短四十分鐘的時間中,每個人可以吸收體會多少,就要看個人的領悟力了。」   在國際整體醫學會議中, 陳國鎮 教授洋洋灑灑的列舉出二十餘種大家熟知的另類療法,他簡略的將各式療法分為質能醫學及信息醫學。 質能醫學包括了:大腸療法、營養療法、酵素療法、鰲鉗術、整脊術、草藥醫學、自然醫學;而信息醫學分別有同類療法、芳香療法、生物反饋、光療法、引導觀想、能量醫學、花精療法、吠陀醫學、獸療法、肌力學、磁場療法、催眠療法、音樂療法、水療法、環境醫學、中醫氣功、瑜珈、靜坐等等。想要了解另類醫學能調理些什麼,且展現出療效,我們不妨從陳 教授的「生命的多重結構說」切入。   生命的多重結構觀   陳國鎮 教授認為,生命的結構可分為四個層次,人的生命,不僅只有肉體 ( 物質層次 ) ;還有體力 ( 能量 ) 、信息 ( 心理和生理的信息 ) 、心智功能 ( 靈魂 ) 等四個生命層次。若以電腦比喻,電腦硬體就像人體,接上電力 ( 能量 ) 才能啟動,但還要有各種軟體 ( 信息指令 ) ,電腦才能執行運作。 這四種生命要素層層互動、環環相扣,展現出複雜卻可以理解的生命現象。   陳教授指出各式另類療法各有其療效,分為質能醫學及信息醫學的原因在於,這些療法分別可以幫助、解決生命的不同層次問題。像質能醫學可以解決身體上的問題,例如鰲鉗術、大腸療法皆可以排除身體中的重金屬及毒素;而信息醫學中的催眠療法,催眠師藉由催眠,被催眠者得以回溯到幼年甚至是前世,找出被催眠者的問題癥結,再施予暗示使被催眠者的心智得以矯正。相對的,鰲鉗術無法檢視患者累世的問題,而催眠療法亦無法排除患者體內的重金屬,由此可知不同層次的療法解決不同層次的問題。   信息醫學的原理其實很簡單, 陳 教授認為,每個人就像是雷達一樣,能夠隨時隨地發出信息或是接收信息。例如當一個演員在演戲時,揣摩所扮鼎曜餐飲設備演的角色,就開始不斷接受那個角色傳達的信息波,所以當一位演員能像海棉一樣不斷的吸收角色本身的信息,或是社會同質性角色的信息,演得入木三分而得到大家的喝彩時,相對的他也十分容易失去自我,要花很長的一段時間才能回到自己。例如:人間四月天中飾演陸小曼的伊能靜,就是一個很經典的例子,戲殺青後花了很長的時間才找回自己。   現在很熱門的另類療法之一──海寧格的家族系統排列法,就是利用信息波傳遞的原理。當一個人的家族中發生困擾的時候,便可委託治療師設法治療。治療師會找來一些人,扮演委託者家族裡面的某幾個角色,讓演員們認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就可以開始接收這個角色的信息。委託人直覺地將這些演員的互動位置排列出來。空間位置鎖定後,受託者及演員就站在原位,雖然他不講話,可是不斷的接收訊號後,委託人與演員之間就出現了彼此互動,互動到某種程度,就可以呈現家族的問題。所以治療師就在觀察的過程中,藉由演員們的位置及感受,以協助當事人了解問題背後的正確或錯誤的生命動力。互動的進行中會不時的調整演員的位置,有時會再放進一個人,或者把其中一人抽離掉。重新排列後,如果可以得到舒服、良好的互動,那麼這個互動所產生的訊號就可以使委託人的家族關係得到治療。   對應到佛教的觀念, 陳國鎮 教授又舉了一個淺顯易懂的例證。佛法常云:「菩薩畏因,眾生畏果。」陳 教授認為:菩薩跟一般人之所以不同,就是在於菩薩知道念頭一轉,信息就會馬上傳遞出去,所以絲毫不敢亂轉念頭;而一般人只有果報現前時才知道有所悔改,然而後悔也來不及了。   中醫是複雜的系統科學   穴道電檢儀 ( 簡稱穴檢儀 ) 在信息醫學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穴檢儀經由檢查穴位的電性阻抗,可以了解患者身體的狀況,器官的功能及結構一旦發生病變,相關的經絡及穴道就會受到阻礙或改變其電性,而電檢法只要測量位於體表穴位電性阻抗值的大小,即可以得出體內器官的病變情形,還可以篩檢哪些藥可以治療身體的病痛。陳國鎮 教授學習中醫是利用穴檢儀學習用藥,無師自通的懂了很多東西。接觸了中醫以後,才發現中醫是中國文化中很有條理的東西,但是很可惜的是在我們現代的普通教育中學不到。   談到中醫的衰落, 陳國鎮 教授無奈的說起一段往事,回溯到民國二十幾年的時候,因為執政者很多都接受過西方教育,不知道花店是聽從哪一些人的建議,當時的中央政府竟然明令廢除了中醫,極力支持西方醫學,所以中醫始終得不到重視,直到現在還無法跟西醫有平等的地位。以致於現在台灣現在,也只有中國醫藥學院、長庚和陽明大學設有較正規的中醫教育。由此可知許多中國人並不了解自己的文化,認為西方醫學才是正統的、科學的、高尚的醫學。其實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精采的地方,魯莽的廢掉中醫,是很可惜的往事。何況中醫其實是有條理、有概念也有實踐方法的科學。假如一個中國人沒有接受過一些經典的生命體悟的薰陶,在生命成長的過程只接受了西式的教育,這種生命背景是很難體悟中醫的精采意涵。不了解中醫的人常說中醫不科學,殊不知中醫並非簡單的科學,它是複雜的系統科學。 大氛圍,造成憂鬱症風氣   你今天憂鬱嗎?精神科名醫陳國華承受不了滿載的憂傷,在自家燒炭自殺,引起社會大眾的喧然大波,這個社會到底是怎麼了?為什麼連心理 醫師都逃離不了憂鬱症?對於社會上的鬱象,陳國鎮認為:「根據醫界的一個調查,醫生的平均壽命統計起來比一般人少五歲,特別是精神科醫師的平均壽命,比一般人少十歲。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醫生在幫助病患的同時,同時也接收到了病人的疾病信息,當這些信息在事後沒有得到妥善處理掉的情況下,自然精神科醫師容易得到精神疾病,但是相對的,中醫師比卻一般人壽命長,因為中醫懂得排除信息的方法。」對於醫師們只懂得醫病卻沒有辦法幫助自己,陳 教授建議醫院應該廣設淋浴間,醫護人員看完病之後,先做個淋浴的動作,消去身上不好的信息再回家,這樣做對他們的身心健康,必然會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陳教授又提到:「憂鬱症的成因除了一般人認為的社會壓力外,地球本身的狀態也在改變,由於地震頻繁,內蘊在地殼裡的氣不斷往外散逸 ,導致很多人的身心信息場 ( 俗稱氣場 ) 不得安寧,氣場的結構會鬆掉了,所以遇到事情生命就很容易被擊垮,心靈的問題自然應運而生。由於地球能量的變化是屬於發散型的高能或高頻變化,所以病毒跟細菌很容易復活,瘟疫也容易流行。在這個當口,我們更應該學會保護自己,因為人類已經多到地球不勝負荷了,一批批的人類會被一個個的浩劫清除掉。」 以靜制動,與細菌和平共處   至於讓全球人類人心惶惶的禽流感, 陳 教授也提出了一些實用的建議:「禽流感是以微生物的形式出現,微生物的關鍵字生命信息及能量頻譜經常是偏向高頻,所以我們要把自己的能量變成低頻,讓我們的頻道跟禽流感的頻道不產生共振,自然可以遠離禽流感威脅。所以喜歡奔來跑去的人,自然容易跟禽流感的細菌相應,換句話說你只要跟人接觸多,自然感冒的機率就高,這是很自然的道理。所以在這個環境,陳 教授建議大家以靜制動,不要一聽到禽流感來了,就人心惶惶,拚命囤積克流感或是吃一大堆藥,不需要用對抗療法,只要靜下來,生命能量場就不容易耗散,不易受外物影響,自然很多負擔就清掉了,以靜制動自然達到單純平靜的狀態,反而與這些細菌相安無事、和平共處。」   陳教授也是研究水的專家,面對我們提到他的研究,他立刻笑逐顏開的像小孩子獻寶一樣,拿出一張美麗的水結晶圖片,告訴我們水在身體裡不只是扮演水而已。其實水是信息的媒介,它擁有儲存和傳遞信息的能力。可惜現在市面上誇大不實的信息水太多了,而且收取很高的價錢,讓民眾對它的功效產生錯誤的期待,因此主顧之間的糾紛不斷。   其實信息不是對每個人都受用,從實驗中得知,有三分之一的人對信息水有很不錯的感覺或反應,另外三分之一的人則感覺十分模糊,好像有些感覺,至於剩下三分之一的人幾乎沒有感覺。所以他認為有多少證據說多少話,話講過了頭就像脫韁野馬,不受控制了。而且同樣的信息水不是對每一個人都受用。何者適用?何者不適用?一定要先弄清楚,不是逢人便說信息水好。你想想,有的人體內結石一大堆,你還拼命給他吃鈣片,這不是會害了他嗎? 放寬視野,性命雙修   對於未來的遠景, 陳國鎮教授希望著書把自己的經驗與觀點散佈出去,給大家做參考。目前他已有兩本已經付梓,一本叫《身心極限的超越》,這本書是將數學、物理即心靈的經驗融合在一起,將來會在漢聲出版。另一本《生命信息書》將在圓覺文教基金會出版,內容著重於解說大小事物背後所傳達的生命信息。目前正在努力筆耕中的書,有寫了很久的穴道電檢法。另外有鑒於現代人睡不好的人實在太多了,光是學生族群就有五分之一有睡眠障礙的困擾,所以陳 教授將來想要寫一本關於睡眠的書,睡眠對人有什麼意義?人類要如何提升睡眠的品質?有關睡眠的疑問都可以在書中獲得解答。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網站優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giahdo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